新中国工业设计的思想和实践并非与国际完全同步,但也并没有完全隔离和违背。从学习苏联的设计模式到以“自力更生”方式建立工业体系再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。中国工业设计的思想的实践一直回应着时代的需求。
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:“火红”的创意,“极简”的风格。
上世纪50年代中、后期及60年代初,新中国一大批决定国家命运的工业产品相继诞生,初步构成了一个互为相连的“产业链”。这些产品都是咋参考资料极为稀少的情况下,凭着所有参与者的热情、胆量、智慧和无数次的失败经验创造的奇迹。在装备产品设计和日用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。
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:美化与理性并重,提升生活质量
十年动乱,使日常生活的物质严重匮乏,这个时期只生产人们生活、生产的基本必需产品,并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成本,工业产品基本没有设计可言。稍后,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,设计的需求迅速发展起来。这一时期的前期设计具有浪漫的、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装饰、美化风格,尤其使不断涌现的轻工业产品得到青睐。从客观的角度看,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产销黄金期,由于扩大了产能,赚取了利润使得再生产有了保障。
上世纪90年代:升级换代,打造品牌。
这个时期中国工业设计高速发展,企业纷纷对子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,并将自己的品牌进行梳理,打入国际市场。